五、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73页
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很可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农业结构往哪个方向调?市场需求是导航灯,资源禀赋是定位器。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要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的地农民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取向,要重点鼓励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家庭经营在相当时期内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要通过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2015年5月29日
要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5月29日),《人民日报》2015年5月31日
粮食连续十二年增产,农业连年丰收,为宏观经济稳定作出重大贡献,但在国际粮价下跌,进口增加的背景下,也带来了库存积压、财政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这要通过深化改革、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来加以解决。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8日)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6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6年3月9日
当前,老百姓对农产品供给的最大关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这个问题多做文章。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要抓住粮食供给宽松的有利时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要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
《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2月14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04页
要优化农业供给政策,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取向,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防止谷贱伤农为底线,分类完善改革方案,释放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要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该花的钱要舍得花。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及时把农业补贴转向支持改善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助农增收的“绿箱”政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农业供给体系的重要举措,要完善支持政策,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要重视扶持普通农户和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不要把政策实惠都集中到大的经营主体,人为垒大户。
《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2月14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04-305页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2月),《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1日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7年3月9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要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产量结构性过剩是当前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粮食去库存是当前紧迫任务。要在继续消化玉米库存的同时,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举措,加快消化积压库存。要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增强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弹性和灵活性,让价格更好反映市场供求。要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调减过剩粮食品种种植面积,让耕地和水资源体养生息。推进这些调整和改革,要注意平衡好各方面关系,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积极性。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18日)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0页
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0页
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过去,长期短缺,搞农业主要是盯着产量,生产什么卖什么,卖不出去由国家来兜底。现在,情况变了,这一套搞不下去了。我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讲过,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当前,一些大宗农产品量过剩,库存积压严重,价格下行压力大,必须下决心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大的调整,尽快实现农业由总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紧迫的任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1页
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农民种什么、养什么,要跟着市场走,而不是跟着政府走。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要做好“特”字文章,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实现质量兴农,既要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现在,许多优质农产品还是在田头卖、在马路边卖,还是“提篮小卖”,还是“披头散发”在卖,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酒好也怕巷子深。要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和营销宣传,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做足文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2018年版,第401-402页
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我讲过多次了,这是底线要求。如果这个起码的底线要求都做不到,老百姓对“舌尖上的安全”都不放心,还谈什么质量兴农,还谈什么竞争力。安全农产品和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要加强源头治理,健全监管体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2页
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价值要重新审视。现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人们向往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慢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竹篱茅舍风光好,高楼大厦总不如”。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乡村优美环境、绿水青山、良好生态成为稀缺资源,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适应城乡居民需求新变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创新,为农村创新创业开辟了新天地,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了新空间。要抓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农村一二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7年12月28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2-403页
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8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
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9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9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