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k8娱乐官方网址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k8娱乐官方网址

发布时间:2021-07-28  信息来源:央视网

1958年7月20日,河南省洛阳市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内锣鼓喧天,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终于下线了!一辆红色的国产拖拉机披红挂彩“隆隆”地开出厂门。

此后,由这家工厂生产的拖拉机源源不断从洛阳开出,驶向全国各地,活跃在广阔的农村大地,标志着新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农机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还在以牛耕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其中,拖拉机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排头兵。

我国在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把兴建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列入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当时很大一部分拖拉机是“二战”以后,苏联、东欧的一些国家赠送给东北解放区的,主要留在了东北的国营农场。

而新生的人民政权财力非常有限,中央政府硬是咬紧牙关拿出了4亿多元,从国外进口了两万八千台拖拉机,但是这些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为改变现状,1949到1957年,国家向农机工业投资了3.24亿元,建立了一批农机制造厂,开始筹划生产拖拉机。

1954年,毛泽东主席将新中国的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的厂址定在河南洛阳。

1955年10月1日,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河南洛阳破土动工。这一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一批批满怀热情的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汇聚洛阳,支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建设。

虽然当时很多人甚至连拖拉机都没见过,但是“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的坚定信念却激发了工人们攻坚克难的壮志豪情。

他们一点点照着图纸摸索,一次次反复试验,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后,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正式下线!

拖拉机生产出来之后,毛主席说:“这个拖拉机不仅要适应我国的农业生产,名字也不能有洋字。”

经过反复讨论,人们决定给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取名为“东方红”。

听党史专家雷琳详细讲述

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是如何命名的

“千百年来,中国农民都是扛着锄头,迎着太阳;而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很快就要开着拖拉机去迎接朝阳了。 ”

——中共党史专家雷琳

一辆辆“东方红”牌拖拉机源源不断地从洛阳出发,驶向各地。

从松嫩平原到华北大地,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全国约60%以上机耕地的作业基本都由“东方红”牌拖拉机完成,中国农民所向往的耕地不用牛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1950 年,画家李琦以农用拖拉机为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巨大转变为题材,创作了国画作品《农民和拖拉机》。

这幅作品一经问世就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当年全国首届年画评奖中获得甲等奖第一名,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现代化的春风必将吹遍神州大地!

《农民和拖拉机》是画家李琦先生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的线条创作的一幅新年画。画面中被村民们团团围住的拖拉机,与左后方在黄牛旁扛着犁头擦汗的农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落后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差距,同时也预示着艰辛的人力耕作将被现代机械化所替代。

画面下方一位老人用一个小树枝戳到土地里,仿佛是在测量牛耕的地深,还是拖拉机耕的地深,对比说明拖拉机要比老牛拉犁要耕得深、快、效果还好,也体现了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

拖拉机手与坐在拖拉机上面手握方向盘的农民,他们之间的肢体语言和眼神有一种交流,在画面当中也形成了一种呼应的关系,成为这幅作品的中心点,反映着新时代中国的工农关系。

在画面右上方的背景中,画家有意安排了一株树干,看似简单的景物设置不仅使画面构图更加充盈,还更深层地解释了现代化的春风吹进农村,新农业的春天即将到来的美好寓意。

画作中穿着开裆裤向拖拉机挥手的幼儿、戴着红领巾的学生、站在拖拉机上威风十足的男孩、拖拉机机头前向内看去的儿童与最右侧正在张望的婴儿,他们的视线均汇聚到画作的中心——拖拉机上。

几个儿童的形象给画作带来了活泼灵动之感,展示出农民第一次看到拖拉机后的好奇之情。

画作中的成年人或相互攀谈,或认真听讲,他们各有各的神情,但是都面带笑容,展示出农民第一次看到拖拉机后的欣喜之情。

灵感来源于生活!

“李琦先生的画作每个人物的形象都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他画出了每个时代的缩影。”

——美术评论家刘万鸣

听美术评论家刘万鸣

介绍画家李琦的背景及画作《农民和拖拉机》创作缘起

1947年,李琦先生进入了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1950年,他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49年前后,李琦先生在张家口观看了一场由当地政府组织的一次拖拉机耕种演习,他感到非常震撼,所以当时便以拖拉机作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年画。

1949年,全国美术界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新年画创作运动。在此背景下,李琦决心对原先的年画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为此,李琦多次深入工厂进行前期调研和创作采风,在这一过程当中他的思路逐渐打开。

听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

介绍画作《农民和拖拉机》的创作过程

“开始工人是站到拖拉机上,一个腿在上边伸着,踩到拖拉机上,像翘着二郎腿一样,工人和农民的距离好像被拉远了,李琦经过革命的教育,他也知道工农关系应该是非常好的,非常密切的,因此他把工人请到拖拉机下面来了。”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

在经过反复调整后,1950年初,李琦凭借前期广泛的调研和扎实的年画功底,创作完成了国画《农民和拖拉机》。

从1958年第一台国产拖拉机正式下线到如今,60多年过去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正在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动力引擎。

新农机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谱写着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的研发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画家李琦在创作画作《农民和拖拉机》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别具匠心的考量?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雷琳、美术评论家刘万鸣一起,了解《农民和拖拉机》背后的故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