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未来五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等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指导“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动指南。《规划》把创新驱动作为战略核心力量,把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既具有长远意义,又符合当前农业发展实际。
一、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三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明确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重点,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向“十四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摆在全篇突出位置,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创新驱动发展和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进行了专章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和三农发展实际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十四五”三农发展找准了靶心、锚定了方向。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规划》专设一章,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出系统化的具体安排,是紧紧抓住了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这一痛点,牢牢扭住了创新驱动这一动力源,牵住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必将在“十四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是立足农业发展实际的现实选择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领导、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着力发挥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引领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突破61%,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以生物、信息、装备等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物种业、农机装备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农业已经从增加物质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核心是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如农产品质量方面,大路货多,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偏少,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还有差距。在种粮效益方面,种粮成本连年上涨,主产区三大谷物亩均收益呈下降趋势。在农业产业竞争力方面,劳动力、土地、农资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从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必须明确重点、找准抓手
《规划》提出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种业振兴、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四个方面12条措施,切中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害和痛点难点,符合实际。
农业科技创新是核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规划》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完善创新链、衔接产业链,重点解决好三件事。一是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基础理论、科技前沿、关键领域、风险防控,加快突破一批重大理论、工具方法和技术产品,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二是加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创新科技体制,有效发挥农业和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科技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创新平台和服务载体建设,凝聚起科技振兴乡村的强大合力。
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是关键要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我国良种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中所占比例已超过40%,可以说种业强则农业强,种业兴则产业兴。《规划》多措并举,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一是保资源。摸清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家底,推进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应用,解决好“有什么”和“用什么”的问题。二是强攻关。围绕重点农作物和畜禽,启动实施农业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三是建基地。按照分级分类原则,扎实推进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核心育种场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育制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制种大县,增强主要种源供应能力。四是育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种业企业集聚。五是重监管。严格品种管理,着力强化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品种测试评价体系,健全监管制度和技术标准。
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是根本出路。现代农机装备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物质基础。《规划》瞄准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两个领域,且二者各有侧重。农机装备重点推进薄弱环节研发。推进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推进育耕种管收运贮等薄弱环节的装备研制,推进适合丘陵山区高效专用农机的研发制造,推进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重要零部件的攻关突破,推进绿色化智能化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的装备研发。农业机械化重点推进全程全面发展。健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快推进品种栽培装备相配套,农机农艺农技相融合,农机服务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
激发经营服务主体活力是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高,是未来现代农业经营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方式,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提供重要动能源泉。《规划》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两方面部署。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重点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二是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不同服务主体的特点分类施策,重点实施全过程全链条服务模式、培育服务联合体和服务联盟、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示范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展望“十四五”乡村振兴新征程,将创新驱动战略融入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必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和持续动力。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