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k8娱乐官方网址 新闻 工作动态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k8娱乐官方网址

发布时间:2021-06-21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滑县农业禀赋优越,是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全国小麦第一县”“豫北粮仓”之美誉。2020年,滑县粮食种植面积309.91万亩,总产162.4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收获面积181.09万亩,产量94.17万吨,秋粮种植面积128.82万亩,产量68.31万吨,夏、秋粮平均亩产连续多年位居河南省首位。小麦是滑县农业的优势特色,近年来种植面积保持在180万亩左右,产量超过90万吨,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35万亩。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绿色发展

分解目标,压实责任,加强耕地监管。滑县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将河南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乡镇,逐级压实责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实现目标产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7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60万亩,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严格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严厉打击私自改变农地批准用途行为,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打造良田。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空间条件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滑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规划15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9.4%;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5.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9.2%。建成全省最大的50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基础。2021年投资1.5亿元的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是在农业三项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基础上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滑县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信息核查和反馈,及时、详细解答农民的问题,按时完成补贴资金兑付,最大限度地让农民从这一普惠制补贴中受益。近三年来,滑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达97—100元每亩,有效促进了耕地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显著提升了耕地地力。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滑县坚持“两减两提”,即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农药用量,提升化肥利用率、提升农药利用率,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化肥零增长行动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有机肥替代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2020年,全县小麦留高茬、麦秸麦糠覆盖还田面积177万亩,基本实现全覆盖;施用缓控释面积23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0.15万亩,机械深耕面积143万亩,化肥利用率达40.7%,使用量已呈现负增长态势。在农药零增长行动中,一是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杀虫、杀菌剂)拌种,有效降低生长后期蚜虫、蛴螬等害虫的危害,大大减少杀虫剂喷施量。目前,全县每年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包衣拌种应用面积达340余万亩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加大投入,适时开展统防统治。2020年,滑县利用中央财政资金182万元对部分高标准粮田区域内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三防”,累计统防统治10万亩次,在有效遏制病虫害发展蔓延的同时,亩用药量(70毫升/亩)较常规水平(110克/亩)减少36.4%。三是建立示范区,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在保证小麦丰产丰收的同时提高小麦品质。

此外,滑县粮食系统在履行好粮食流通监管职能的同时积极应用冷芯储粮等新技术,探索绿色、环保、低能耗储粮新模式。2020年,建设仓容为3.5万吨的准低温储粮粮仓,以“冬吸冷、夏降温”为突出特点,能够有效抑制虫卵生长、鼠雀危害,减少储粮损耗,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确保储粮安全。

实施良种工程。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滑县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在海南省建设科研育种中心,在滑县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在新疆、甘肃等地建设制种基地,形成了“一站、一中心、两基地”的“南育北繁”格局。在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滑育麦1号”“豫教5号”等小麦新品种的同时积极引进良种,构建县、乡、村三级良种示范和供应网络,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的良种推广体系,服务范围覆盖全县每一个乡村。截至目前,滑县已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32万亩,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提升农机水平加强技术指导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和前提。近年来,滑县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每年补贴资金均在3000万元以上;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和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组织化水平。截至201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23万千瓦,拥有农机服务组织120余个,小麦联合收割机38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4894台、配套农机具10395部,遥控飞行喷雾机360余台,机井3.9万眼,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8%,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滑县还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技术推广和指导:

坚持良种与良法配套,科学制定小麦生产技术意见,及时下发至全县各乡镇(街道),并通过印发技术明白纸、下乡培训、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培训。

依托县农技中心—乡农技推广区域站—村农技推广联络员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开展“百站包万家”“百人包千村”活动,组织100余名农技人员在小麦生产关键时期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实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2020年,全县小麦优质高产新技术入户率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

采用“互联网 农业”新模式,2018年5月上线“滑县农管家”微信小程序,连接30名农技专家、520余名农技推广联络员和400余个服务站点,每年服务10000余次,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农技指导,农民所需生产服务可“一键下单”,切实解决农民“种地难”问题。

针对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狠抓防控。加强普查和监测,力争把病虫害控制在点片阶段;在病虫害高发期,通过播放电视专题节目和游走字母、印发《病虫情报》、宣传条幅、彩色挂图、技术说明和明白纸等方式加大防控宣传力度。2020年,滑县利用上级专项资金211万元发放“一喷三防”药剂21.1万亩,县财政投入200万元对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利用无人机统防统治14.7万亩,有效控制了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发展蔓延,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产业体系

截至2020年底,滑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6.8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6;全县种粮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数1400余户,规模经营面积20万余亩。

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90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1家、省级示范社14家、县级示范社22家;家庭农场1365家,其中省级示范场3家、县级示范场60家。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滑县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近年来共筹资2760万元,累计撬动贷款1.64亿元,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滑县万古镇杜庄村杜焕永2013年1月牵头成立的滑县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杰出代表。该合作社采用“合作社 土地流转 土地托管”模式,以“大田经营规模化、服务农民专业化、生产经营多元化”为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入社农民达1500余人,流转土地2048亩,小麦种植基地辐射周边18个村,年机械化服务面积3.9万亩次、服务农户超过2200户,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年利润超过200万元。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将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有机结合,实行“六统一”集约化服务模式,开展多样化经营,提升经济效益;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坚守“共同富裕”初心,千方百计提高入社农民收益,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走出了农村合作经济“联合小农户、衔接大市场”的新路子。

在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方面,滑县的主要做法是:

打造产业龙头。截至目前,滑县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滑丰种业)和福乐道口面业、辛安面业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培育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周寨镇、老店镇两个乡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实施“龙头企业 合作社(种粮大户) 基地”订单式生产,形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销一体化的良好格局。

做强“三产”融合载体。2020年,成功获批创建省级滑县小麦(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省奖补资金3000万元。产业园建成后将以规模种养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科技集成为动力,以品牌营销为牵引,推进“生产 加工 科技 品牌”一体化融合发展。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在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顺利通过验收的同时,重点培育市场基础好、发展前景好的产品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滑丰”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了“御麦园”手工挂面等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

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结合的过程,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要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从制度、政策、技术、经济、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和维度入手,对传统农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滑县小麦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以小麦产业为代表的滑县粮食产业在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一步增强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对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和要求,应当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工业化的内涵是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采用,外延是先进的经济组织形式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扩散;城镇化的本质,则是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在工业化驱动下,在一定空间内的集聚、组合和发展。下一步要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能、确保供给保障能力不滑坡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培育、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工业化、就地城镇化,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使他们能更充分地分享发展成果。

多策并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先天具有“弱质性”特征:农业生产本质上是生物体的生长活动,不仅受到空间不可移动性和时节固定性的双重制约,其物质、能量来源和利用、转化速率也无法与工业同日而语。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大多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加大投资改进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通过转移支付和各类补贴提升农民收入;第二阶段,实施集约化的农业结构性改革,逐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实现去补贴化、去保护化。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在技术、管理、品牌、营销等层面全方位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瞄准消费者需求,延伸产业链,打通产业链的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更好地带动和促进农业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好地激发农村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国农业禀赋的复杂性决定了制度安排的多样性,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正是发轫于小岗村群众的自发性制度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智慧。当前,滑县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已经完成,宅基地确权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持续推进;农民与土地、小农户与大农业两大关系不断变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总结基层在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股权自愿、有偿退出和转让机制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组织、经营、管理、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根据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土地对于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仅仅是一个必要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资金、风险规避、生产基础设施(道路、水利、仓储等)、技术扶持、政策补贴等各方面的要求,需要加以支持。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是短板,需要通过引进人才加以解决。这些都是生产主体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目前,在土地流转,或者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上,只是看到了土地规模门槛的最短板,而忽略或者没有同等程度关注其他因素。促进土地流转必须放弃仅仅扩大土地生产要素规模的做法,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均衡配置。这样才能将改革的制度红利更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策划:董林刘雅鸣

统筹:张学文

执行:刘玉梅李定宇王华岗

成员:李力周开元邓俊锋

执笔:周开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