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中下旬,新野大葱基本收获完毕,进入整理、包装、冷藏、销售等环节。
这一茬大葱,樊集乡后河村聂宗伟弟兄两人种了400亩,赚了1000多万元;沙堰镇拐里村李洪忠种了280亩,赚了600多万元;还有很多村民种了几十亩,赚了百十万元。
大葱在我国有上千年种植历史,河南常年种植137万亩,新野常年种植10万亩。种植大葱对人工需求较多,从育苗、移栽、培土到收获几乎全部依靠人工,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规模种植往往难以实现。
那么,聂宗伟、李洪忠等村民,是如何实现大葱规模种植,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
据了解,这一喜人变化,是通过实施“大葱全程机械化技术”得以实现的。
该项技术,由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河南省农药检定站联合南阳市大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南阳绿健种苗有限公司共同集成。
通过示范推广这一技术,2021年有5000亩新野大葱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亩均收入3万元,总产值1.5亿元,亩均增收2500元,共计增收1250万元。同时,还可亩均节约人力成本500元、节约种子30%、节约农药化肥40%。
这一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了新野大葱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解决了未来“谁来种大葱”“如何种大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