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凯发k8娱乐官方网址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凯发k8娱乐官方网址

发布时间:2024-02-07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怎样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如何结合各地实际,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就此采访多位三农领域权威专家。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其中有何深意?

  “这是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的第四个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二十大的部署,2035年农业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村要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迫,这就要求我们在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取得农民可感可及的成效,而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后,也需要一个好的方法论作为引领。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其实就是要求各地学习其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学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法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各地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选好切入点,找准当地三农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所有地方都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比如某些地方现在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乡村产业、解决农民增收,那就要从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乡村振兴不是某一个方面的振兴,而应该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面全面推进;另一方面,随着三农工作重心的转移,我们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要有实质性进展,需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条主线,基本框架是文件提出的‘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两确保”就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底线任务,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三提升”就是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这是接下来三农工作的重点;“两强化”就是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这回答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源从何而来的问题。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明确为了谁。“我们讲‘人民立场’,落到三农实际工作中就是‘农民需要’。”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春华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在三农工作中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站在农民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切实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量质并重、提升单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人民健康幸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具体安排。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新发展阶段,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也要注重发展质量。”叶兴庆表示,比如高标准农田已经有了一定的存量,接下来在建设过程中既要重增量、重视规模和速度,也要强调务实管用,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从何入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有其深刻含义。”魏后凯指出,近年来粮食工作一直强调稳面积、提单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2023年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未来依靠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带来的产量增量是有限的,但粮食各品种在提升单产方面依然有较大潜力。具体从哪些方面发力?文件讲得也很清楚,就是‘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杨春华认为,文件聚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粮食安全支持保护政策,粮食安全制度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包括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取消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释放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鲜明信号。

  因地制宜、因时就势,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并针对一些新的趋势性问题作出进一步部署。

  “‘宜居、宜业、和美’这三个词代表了乡村全面振兴三个不同维度的要求。‘宜居’是指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宜业’就是要提供更多好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留住人,特别是留住年轻人;‘和美’更侧重于人与人的关系,是指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对精神文明提出的要求。”叶兴庆强调,面向2035年乃至2050年,乡村的人口、村落形态、农业生产方式等都会发生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因此乡村建设要有前瞻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的布局要考虑到未来乡村人口结构的变化,避免浪费。

  “农民增收致富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农民增收难度在不断加大,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从文件的具体措施来看,我理解就是多措并举开辟农民增收渠道。”魏后凯表示,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举措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作用,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这是关系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综合性措施。其次要鼓励支持农村创新创业,通过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扩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还比较低,大约只有不到3%,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变资本、变财富,拓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

  近年来,一系列由农民唱主角的富有农趣农味的乡村文体活动大放异彩,“村ba”、村超、村晚等鲜活实践被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美乡村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重物质文明,也重精神文明,既重乡村颜值,也重乡村气质,也就是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杨春华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既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也要尊重乡村与城镇和而不同,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保护好传统村落,传承好农耕文化,努力实现城镇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做到城镇与乡村各美其美、协调发展。(记者 赵宇恒)


网站地图